2011/01/05工商時報 --- 4個想法 強化主從信任關係
張貼者:網路好康誌
4個想法 強化主從信任關係
【2011/01/05/工商時報/D4/經營知識/鄭榮郎】
組織日常運作過程中,主管與部屬的關係是會影響員工在組織的工作態度與行為表現,關係良好可以增進組織績效,但若是相互信賴不足,則員工的離職率提高,即使留在組織內也會產生怠工現象。
管理理論有所謂XY理論,X理論管理者認為,員工會儘可能逃避工作,因為員工不喜歡工作,因此管理者須以懲罰來強迫、控制,或威脅他們朝向組織目標努力。
因此X理論的管理者會表現出狹隘的領導方式,比如開始嚴密的觀察、監控與管理部屬,加強或採取頻繁的內部報告、監視與安全措施。同時,管理者會訂定細部規則,將允許和禁止的行為明確區分,並規範工作時間,以便充分掌握情況。進一步,主管會將與部屬之間的目標設定與協議,鉅細靡遺列出,不只針對目標所要求的結果,還會包括達成目標的方法與過程。
這樣的情況對部屬而言,等同於被限制在極小範圍內工作,不僅破壞主管與部屬之間工作默契與工作關係,也與用人基本原則背道而馳,讓人力資源無法發揮最大作用,也無法產生最大組織貢獻。
Y理論管理者則認為,員工會把工作視為休息或遊戲般自然,如果員工認同工作,他們會自我督促與控制,一般員工會學習承擔責任,甚至主動要求負擔職責,都可能提出創新的見解。因此,Y理論的管理者會對部屬採取比較尊重的心態,讓員工發揮所長。
但Y理論的管理者也有可能是一廂情願,反而會被部屬認為是偽善的管理作為。
因此不論X或Y理論都無法呈現主管與部屬的互動關係,唯有透過相互「對話精神」,促進對於組織文化的溝通交流,增進對於彼此相互期待的了解,雙方才會因互動而願意建構信任關係。
信任關係不會出現在組織相關標準作業程序或是制度訂定出來,是出現在雙方深層對話的了解中,而且是在日常管理就要培養出來。
由於管理者掌握職場相關資源,主管與部屬信任關係的建立,當然是主管要先付出信任,才能邀約部屬的信任。啟動主管與部屬信任機制的最佳方法,是從主管開始付出信任,不怕受傷害,不怕部屬出狀況,容許部屬有失敗的機會。
管理者與部屬相處,應自動尋求對等與平衡關係,讓組織文化雙方感受到可以發揮創造力的職場,管理與被管理之間必須保持平衡,這是組織運作相互對待的關係法則。開放心胸的真誠態度,以平等心相互對待尊重彼此的主動權,出現狀況會站在共同問題點解決問題,都是重要的先決條件。
建立主管與部屬的信賴關係,應有以下基本的想法─
1.主管應瞭解與認知部屬特質
主管與部屬的信賴關係應建立在,主管瞭解與認知的部屬屬性,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有差異,對工作認知也有不同,考慮到部屬的年齡及關係基礎,是否與管理者接近,信任關係才能夠異中求同,主管認知部屬在工作上的能力愈強、亦會信任部屬,部屬的忠誠度相對提高,信賴關係更加深化。
2.部屬自我認知特質會影響信賴關係
信賴關係也有可能來自部屬的自我認知,自我認知的性格愈明顯、成就動機愈高、且自認工作能力愈強,甚至於自認對主管的忠誠度愈高,則他期望成為主管身邊親信的可能性也愈高。因此,主管如何在日常管理建立部屬的自信心,讓部屬工作有所表現,是主管必須有所積極的管理作為。
3.主從信賴關係建立在日常動態過程
主管與部屬的信賴關係,不是建立在教育訓練,或是會議過程的道德勸說,而是建立在主管和部屬的日常親近程度,瞭解員工期望程度,主管對於部屬的信任程度,必須員工內心所期望能得到主管信任的程度。
4.主管與部屬信賴關係影響工作態度
主管一旦將部屬視為親信,部屬為了報答知遇之恩,會更願意效忠組織,獻身工作,努力達成工作目標,替主管分憂解勞。(本文作者為正修科技大學工管系副教授)
0 意見:
張貼留言